查看原文
其他

杨振宁百岁生日,12岁时他对父母说:将来要拿诺奖!

商务印书馆 好书探 2024-01-29

“杨振宁百岁生日”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


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


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99岁生日,按民间“过九不过十”的旧俗,这就是百岁寿辰。


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



别人家的孩子:12岁的杨振宁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934年的杨振宁,两颗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稍稍向下的嘴角显示出性格的坚强。


1934年,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亲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那时,杨振宁12岁……哪知23年之后,一句妄语竟成了事实!每思及此,杨武之不免感到浩渺宇宙中世事之微妙。



“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


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在他那有名的书房里接见了杨振宁。左起:周恩来、周培源、毛泽东、杨振宁。(本图摘自《杨振宁传》(最新增订版))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就是无人能及的。”——周培源(著名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邓稼先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 先 8.13/71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一幅照片)拍摄的是杨振宁1970年代所工作的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中文校刊《石溪通讯》,介绍杨振宁轰动美国华人学界的一篇演讲。


这次演讲,源自杨振宁回国探亲的“破冰之旅”。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长期冻结,民间无法来往,杨振宁多年来只能在日内瓦、香港与父母及家人团聚,“文革”期间还被迫中断。到了1971年,父亲病重在上海住院,他要看望父亲只能回国了。恰巧这时他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国务院宣布解除对中美民间来往的封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踏上归程。


说是“破冰之旅”,因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科学家。当时,虽说美国宣布“解冻”,但是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身份如此敏感,能否成行,尚有疑问。其实是大家都在观望,仍担心有未知风险。何况,中美无外交关系,谁也拿不到签证,“解冻”只是一个姿态。但杨振宁通过与中方沟通,硬是绕道法国,在中国驻巴黎使馆办理了入境许可。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些胆识和魄力的。


他后来回忆,当他乘坐的飞机经云南入境中国领空时,他意识到自己回到了阔别23年的祖国,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次,他在中国逗留4周,上海和北京各两周。除了探望父母,他参观了北大、清华和复旦三间大学,中科院的三间研究所,回到过自己中学时期的母校和幼年在合肥的旧居,还去了大寨。他在国内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与他长谈将近5个小时。


目睹了新中国的新气象,杨振宁的心情是异常兴奋的。他下榻的北京饭店,房间墙壁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使他感慨万千。的确,在离别23年以后,他确实看到中国天翻地覆的巨变。


于是回美国后,他到多所大学演讲,谈“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演讲的题目,就是这两句诗。他的演讲,没有什么说教,不谈空洞的理论,只是生动具体地介绍他在中国所亲眼看到的一切。


重要的是,这篇演讲在美国的华人中引起的震动,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由此,新中国受到更多关注,成为令海外游子神往的地方。支持新中国,热爱新中国,一时间在美国华人特别是留学生中形成风气。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纽约时报的整版广告


鉴于杨振宁在旅美华人中的地位和声望,1977年全美华人协会成立时,他被推举为会长,历史学家何炳棣是副会长。这个协会的任务,就是团结全美华人,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力争早日实现中美建交。于是,我们在《晨曦集》中又看到这样一幅照片:




这是以杨振宁为首的全美华人协会1977年2月27日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整版广告,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为醒目标题,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尽快同中国建交。我们知道,约两年以后,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时,人们不应忘记杨振宁和全美华人协会在其中所做的努力。


放弃美国国籍


杨振宁2017 年2 月21 日应讯问发给记者的文件:


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我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我一直记得我与挚友熊秉明曾经的对话。他说:“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我曾经说:“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晨曦集》前言


10 年以前,在《曙光集》的前言里,我这样解释为什么取了这个书名:

 

鲁迅、王国维和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长夜。我和联大同学们就成长于此似无止尽的长夜中。


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我今年85岁,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应替我看到……

 

当时觉得改革开放30 年,看见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过30年,我自己看不到了。


没想到以后10 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今天虽然天还没有大亮,但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这本新书取名为《晨曦集》。而且,看样子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杨振宁

 2017年8月



杨振宁先生在《晨曦集》发布会上致辞



增订版前言

2018年《晨曦集》出版以后,翁帆和我又在计算机和文件夹中找到一些文章与照片,现在放在这本新版《晨曦集》中。

   杨振宁

                                                          2021年7月


《晨曦集(增订版)》杨振宁 翁帆 编著

商务印书馆2021年8月版/88.00元


推荐理由:《晨曦集(增订版)》记录了一代科学巨擘的治学心迹与家国情怀,是了解杨振宁精神历程的重要著作。该书收录了杨振宁多篇代表性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大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此次出版新增了十余篇文章,包括杨振宁1971年访问新中国后回美进行的轰动美国华人学界的演讲《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全文,他参观长城后饱含深情写就的《长城颂》,以及邓稼先写给杨振宁并使他的情感受到“极大震荡”的珍贵信件等,充分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



相关图书


《杨振宁传(最新增订版)》杨建邺 著

商务印书馆2021年1月版/98.00元


推荐理由:《杨振宁传(最新增订版)》一书是了解杨振宁人生历程、科学成就思想轨迹、家国情怀的扛鼎之作。


《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著

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版/380.00元


推荐理由:杨振宁论文选集1945-1980(2020年再版)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2020 Reprint)有着重要意义。


1983年,该书曾由美国费曼(Freeman)出版公司出版,以纪念杨振宁六十寿辰。此次商务印书馆再版,杨振宁对论著年表(List of Papers)部分做了补充修订,条目扩展为从1942年西南联大学士学位论文到2020年相关著述,并补充了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戴森等人撰写的重要信件或评论。这一杰出而独特的论文集,为物理学的发展和科学探究的本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来源:商务印书馆

责编:江玉婷

二审:张中江

三审:张维特

◆ ◆ 往 期 精 选 ◆ ◆

我一直觉得,做文学书是一件“隐秘而伟大”的事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为什么执意要写未成年人性侵的现实?

专访 | 阿乙:我不是传递真理的人,只想讲一个故事


排版|童 尚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振宁百岁生日,12岁时他对父母说:将来要拿诺奖!

商务印书馆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